恩施万家四代免费摆渡 143 年,只为信守“信义”二字

share
《万家四代义渡的起源》

1877 年,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。清朝末年,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。湖北荆州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,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万奇珍的爷爷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被迫踏上了逃难之路。

万爷爷带着一家老小,一路颠沛流离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来到了恩施建始县大沙河村。作为外乡人,他们初来乍到,人生地不熟,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。然而,善良的大沙河村村民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外乡人而排斥他们,反而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。村民们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住所,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。

在大沙河村安定下来后,万爷爷开始努力地生活。他勤劳善良,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小村庄。有一天,万爷爷去河边打水,偶然间发现了村民们过河的难题。大沙河河面宽阔,水流湍急,没有桥梁,村民们过河只能依靠简陋的木筏或者游泳。这不仅非常不便,而且还十分危险,常有村民落水的情况发生。

万爷爷看到这一幕,心中十分难过。他想起了自己逃难时得到村民们的帮助,心中充满了感恩之情。他决定要为村民们做些什么,来报答他们的恩情。经过深思熟虑,万爷爷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——卖猪造船,为村民们免费摆渡。

万爷爷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。他知道,卖猪造船对于他们这个刚刚安定下来的家庭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牺牲。但是,他又不忍心看到村民们每天都面临着过河的危险。最终,善良和感恩之心战胜了一切。万爷爷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,用换来的钱买了木材和工具,开始建造船只。

在建造船只的过程中,万爷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他日夜操劳,不辞辛劳。他亲自设计船只的结构,精心挑选木材,用心打造每一个细节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一艘坚固耐用的船只终于建造完成了。

船只建成后,万爷爷开始为村民们免费摆渡。他每天早早地来到河边,等待着需要过河的村民。无论是刮风下雨,还是烈日炎炎,他都坚守在渡口,从未间断过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践行着自己的承诺,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。

万爷爷的义举,不仅仅是一种善良和感恩的表现,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万爷爷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“信义”二字的深刻内涵。他的故事,也成为了大沙河村的一段佳话,流传至今。

在万奇珍的家族中,义渡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摆渡工作,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一种对承诺的坚守。这个故事始于万爷爷的临终嘱托,他将这份重任交到了儿子的手中,希望这份无私的奉献能够代代相传。

万奇珍的父亲,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篙杆,继续承载着村民过河的希望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每一次摆渡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。河水湍急,天气无常,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只要有人需要过河,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,坚守着那份承诺。他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那份对村民的责任感让他从未有过怨言。

不幸的是,万奇珍的父亲在一次摆渡中因病去世,留下了未竟的事业。这时,万奇珍的叔叔站了出来,他没有犹豫,接过了哥哥手中的篙杆,继续这份义举。叔叔的身体状况并不好,但每当有人需要过河,他总是强忍着病痛,坚持摆渡。直到有一天,他病倒在渡口旁,再也没有起来。

万奇珍,作为家族的第三代,他从小就听着父亲和叔叔的故事长大,那份对义渡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。当叔叔去世后,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篙杆,继续着这份传承。无论白天还是黑夜,无论风霜雨雪,只要有人喊过河,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,默默地守护着村民的出行安全。

这三代人,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各自的困难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那就是对承诺的坚守和对村民的无私奉献。他们的故事,不仅仅是关于摆渡,更是关于信义、责任和爱的传递。在他们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,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烁的人性的光辉。他们的精神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,去传承。

<四代传承的意义与启示>

自1877年万奇珍的爷爷在恩施大沙河村立下义渡的承诺,至今已逾百年。四代人的坚守和传承,不仅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“信义”的生动诠释。在这个物欲横流、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万家四代人免费摆渡的历史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学习的范本。

首先,让我们思考一下“信义”二字在今天的价值。信,即诚信,是指个人或集体遵守承诺,言行一致的品质;义,则是指正义、公正,是人们在行为上追求的道德准则。信义合起来,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。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,虽然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诚信危机、道德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万家四代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信义”二字的深刻内涵,为社会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。

万家四代人的义渡,不仅仅是一项便民的服务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。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,始终坚守承诺,这种精神令人敬佩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村民之间相互帮助、相互扶持,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区氛围。这种精神和氛围,对于构建和谐社会、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
在当今社会,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的传承。现代生活中,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摆渡,但我们仍然需要“信义”来维系人际关系,需要这种精神来推动社会的正向发展。比如,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守时守信、在商业交易中公平诚信、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相待,这些都是“信义”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此外,国家和社会也在积极推动这种正能量的传承。例如,各类诚信教育的推广、道德模范的表彰、以及诚信体系建设等,都是对“信义”精神的弘扬和实践。我们每个人,也应该以万家四代人为榜样,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。

在传承中,我们还需要创新。万家四代人的义渡,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传承,但我们在继承的同时,也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,创新形式和方法,使这种精神更加生动和有效。比如,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诚信教育的传播、在企业中建立诚信文化、在社区中推广志愿服务等,都是对传统美德传承的现代诠释。

总之,万家四代人免费摆渡一百四十三年的故事,不仅是对“信义”美德的传承,更是对我们今天和未来社会的深刻启示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诚信和正义永远是社会进步的基石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传承这种正能量,共同营造一个更加诚信、更加和谐的社会。
share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