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世界最早跨海大桥洛阳桥,领略古人超凡智慧

share
这里呢,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跨海大桥洛阳桥,它与著名的赵州桥、广济桥和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。那么它明明在福建的泉州,却又为何取名叫做洛阳桥呢?九百多年来,洛阳桥历经了五十二次地震,二十一次飓风,五十七次水灾,至今仍然保存完好,被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。那么,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古代,古人又是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把洛阳桥修建起来的呢?关注龙妹,今天呀,带你走进洛阳桥。洛阳桥呢,始建于北宋,桥长八百三十四米,宽七米,共有四十五个桥墩,距今已经有着九百七十年的历史了,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的跨海梁式大石桥。它之所以取名叫做洛阳桥,这要从一千七百多年前说起。早在西晋末年,就有大批的中原士族为了躲避战乱,纷纷南迁,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安家落户。久而久之,来到这里的人们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,望着眼前的河流,跟洛阳的洛水十分相似,为了排解思乡之情,于是就把这条江命名为洛阳江。北宋时期,洛阳江上是波涛汹涌,人们往返两岸只能够靠划船,每当遇到大风海潮,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。当时,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为了百姓的出行安全,便决定呢在这条洛阳江上修建一座石桥。所以呢,就在这个洛阳桥头立了一尊蔡襄的雕像以示纪念。可是在那个年代,要想在这样一条水流湍急的江上建一座石桥,谈何容易?于是呢,便召集了各方人士一起讨论,首先将大量的石块抛入江底,形成一道矮堤,然后再在上面修建桥墩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洛阳桥,它的桥墩设计呢非常特别,这个桥墩的形状就像是一条在水中前进的小船一样,这个呀就叫做筏形基础,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海水的冲击。但是洛阳桥的桥墩呢,它是由石头堆积而成的,不可能没有空隙,于是呢,聪明的古人想到了一个稳固基础的方法,那就是在石块上面养殖牡蛎。大家可以看到,在这个桥墩上面有很多白色的东西,它们呀就是牡蛎。由于牡蛎的繁殖能力和吸附性很强,可以将石块牢牢的固定住,成为一个整体,这样呢,就有了坚固的基础。可是这重达几十吨的桥板,又是如何把它安装到桥墩上的,又成为了一道难题。于是呢,古人又发明了一种架桥方法,叫做浮运架梁法,就是涨潮的时候,用船把石板运送到桥的两侧的桥墩上,退潮时桥板呢就安装完成了。说到这里呢,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,就这样历经六年,便在这波涛汹涌的洛阳江上建成了中国的第一座跨海大桥,堪称那个时期世界级的超级工程,也赢得了海内第一桥的美誉。让我们一起为古人的智慧点个赞吧!关注龙妹,带你游遍祖国的大好山河。
### 洛阳桥游玩攻略

洛阳桥,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跨海大桥,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瑰宝,更是值得一游的景点。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游玩攻略,助你更好地领略洛阳桥的魅力。

share
评论 (0)